小型干法造粒機憑借“無溶劑、能耗低”優勢,廣泛應用于制藥、食品、化工等小批量生產場景,核心通過“粉碎-擠壓-制粒-整粒”流程實現物料成型。其維護與故障診斷需聚焦壓輥、篩網、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,以“預防維護為主、故障精準定位”為原則,將設備停機時間縮短60%以上,保障造粒效率與顆粒質量穩定。
一、全流程預防性維護體系
1.核心部件日常維護(每日必做)
-壓輥系統:開機前用軟布擦拭壓輥表面,清除殘留物料(避免硬刮損傷輥面),檢查輥面是否有凹陷、裂紋,若出現磨損超標(粗糙度Ra>0.8μm)需及時拋光修復;運行中監測壓輥壓力(通常0.8-1.2MPa),避免壓力驟升導致軸承損壞。
-進料與粉碎單元:清理進料斗內雜質,檢查螺旋送料器葉片磨損情況(間隙>2mm需更換);粉碎刀組需每日涂抹食品級潤滑油,確保轉動靈活,避免物料粘刀導致粉碎不均。
-篩網與整粒機構:拆卸篩網檢查孔徑是否堵塞,用壓縮空氣(0.4MPa)反向吹掃,若篩網出現變形或破損(漏料量>5%)立即更換,更換時確保篩網固定牢固,避免振動導致移位。
2.周期性深度維護(每周/每月)
每周重點:檢查傳動皮帶張緊度(按壓撓度≤10mm),松動時及時調整;清潔設備內部積塵,尤其電機散熱風扇與電控柜通風口,防止過熱停機。每月重點:拆解壓輥軸承座,加注鋰基潤滑脂(填充量為軸承腔的2/3);校準壓力傳感器與轉速表,確保誤差≤±2%;檢查設備接地電阻(≤4Ω),避免靜電引發安全隱患。

1.造粒質量異常類故障
-顆粒松散易碎:核心原因是壓輥壓力不足或物料含水量過低(<3%)。診斷方法:監測壓輥實時壓力,若低于0.8MPa需調節液壓系統;檢測物料含水率,通過噴霧增濕將水分控制在5%-8%。
-顆粒粒徑不均:多為篩網堵塞、粉碎刀組磨損或送料不均導致。解決措施:清理或更換篩網,打磨修復粉碎刀;調整送料電機轉速(通常15-25r/min),確保物料勻速進入壓輥。
2.設備運行異常類故障
-壓輥卡滯停機:因異物進入壓輥或軸承損壞引發。處理步驟:立即斷電,拆卸壓輥護罩清除異物;若伴隨異響,檢測軸承間隙(>0.1mm需更換),更換后重新校準壓輥平行度(誤差≤0.05mm)。
-電機過熱跳閘:負載過大或散熱不良導致。診斷:觸摸電機外殼(正常≤60℃),若過載需降低進料量;若散熱不良,清理風扇積塵并檢查散熱通道,確保通風順暢。
3.系統控制類故障
壓力顯示異常時,先檢查傳感器接線是否松動,再用標準壓力表校準(誤差超范圍需更換);設備無法啟動時,優先排查急停按鈕是否復位、接觸器是否吸合,若電控柜內出現跳閘,需檢測電路短路點并更換損壞保險絲。
三、維護與診斷關鍵要點
建立“設備維護臺賬”,記錄每日運行參數、維護內容及故障處理情況,通過趨勢分析預判部件壽命;更換部件時確保型號匹配,如壓輥需選用與物料特性適配的材質(食品級選316L不銹鋼,化工級選碳化鎢涂層);故障診斷遵循“先斷電、后排查,先機械、后電控”原則,避免帶電操作引發安全事故。
通過這套標準化維護與診斷方案,可使小型干法造粒機的設備完好率提升至95%以上,顆粒合格率穩定在98%以上,既降低維護成本,又保障小批量生產的連續性與穩定性,適配實驗室及中小型企業的生產需求。